她们是舞台上归来的“鸿雁”。
舞台上的聚光灯追随着她们的舞步。她们双手执筷,时而快舞飘洒,时而慢舞舒展,以干净利落的舞姿给观众展现了大方豪放的蒙古舞《归》。她们是生活中执着于舞蹈的舞者,她们是舞蹈大赛亚军双人舞女子组合——吕彦冰,丁莹莹。
“归来”背后
俗话说:“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。”每一支舞蹈背后,都凝聚了舞者的汗水与思考。蒙古舞《归》,取自鸿雁南归之意。三分钟的舞蹈表演,每一个动作都凝聚了丁莹莹的想法和思考。
“选择舞蹈《归》的过程是很曲折的。”吕彦冰回忆道。报名参加舞蹈大赛之后,吕彦冰与丁莹莹都已定好舞蹈风格和内容。Soul Mate Jazz和民族舞混合的舞蹈是最初的节目,并且为之练习了一个月。然而,师姐提出的意见与她们的想象大不相同。Soul Mate Jazz与民族舞的混合虽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,但两个舞种的融合不协调使整个舞蹈显得格调怪异。最终,吕彦冰与丁莹莹选择了跳民族舞。丁莹莹临时编排了民族舞,因此,才有了《归》的出现。
“准备和练习《归》的时间都是非常仓促和紧迫的。”丁莹莹感慨道,“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拿去练习原定节目,当时留给《归》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星期。”不断地练习、练习、练习。教室、宿舍与舞蹈室,三点一线的生活在那段时间已成为习惯。舞蹈室仿佛成了另一个家。不断地重来、重来、重来,每一个动作都想象着完美,而每一秒都流淌着汗水。
每一个舞者身上都经历过伤痕,吕彦冰与丁莹莹也不例外。舞台上她们利落的舞步,仿佛身上的淤青和青肿的地方从未存在过。问及有多痛,她们则笑一笑说,这是我们努力过的痕迹。
生活中的舞者
与舞蹈结缘的她们,并非从大学才开始的。
吕彦冰从小就喜欢上跳舞。“觉得跳舞时很快乐。”吕彦冰不禁说道:“跳舞的时候我不会想其他事情。”虽然她对于中途少了几年的跳舞时光表示很可惜,但庆幸高中时加入街舞社,又重新拾起舞蹈。而丁莹莹则是从幼儿园起就在舞蹈班学习。即使后来因为学业父母要求中断舞蹈练习,她也挤出时间悄悄地练习,去参加一些演出。
就像书法家执着于每一笔画一样,舞者对于每一动作的呈现也显得苛刻着迷。“有时候练舞练习到在哪儿都想着一个动作。”吕彦冰与记者们分享道。不管是走在校道上,还是行走于楼梯间,痴迷于舞蹈的她们有时会不自觉地做出动作。“有一次上楼梯想着动作,不自禁地就跳了出来。”丁莹莹笑道:“刚巧那时有个人看到了。他大概觉得我疯了。”
四月女生节演出,五月院舞蹈大赛。不断地有演出,使得跳舞成为她们的日常。“以前因为没有时间,所以把跳舞当成了爱好。”丁莹莹说道:“如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反而会有一些压力。”来自设计与传播系的她们,课程也是不轻松的。如何平衡学业与爱好成了吕彦冰与丁莹莹一大难题。但也正如她们所说,尽自己的努力开心的跳吧,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!
【结束语】
五月鸿雁归来,但这不是鸿雁的终点。
她们活泼热情,对每一动作都充满热忱;她们自信果敢,深信《归》会得到肯定;她们的舞步,一直开始,从未停止。
鸿雁于飞,在舞蹈的世界里会有吕彦冰与丁莹莹的一片天空。